关于明确稳定层、沥青面层质量控制有关要求的通知
Author: Source: Time:2016-09-13
黄建质字〔2016〕52号 关于明确稳定层、沥青面层质量控制有关要求的通知 各建设、施工、监理企业,各有关单位: 为更好的控制稳定层、沥青面层质量,区质监站召开了稳定层、沥青面层质量控制座谈会,研究讨论了稳定层、沥青面层质量控制的有关措施,现将稳定层、沥青面层质量控制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稳定层方面 (一)分层取芯 1.同种材料稳定层两层连铺。稳定层原则上应按规范要求施工,特殊工程或部位可以两层连铺,时差控制在2个小时内,但应该采取合理工艺或措施保证连铺后的取芯效果,施工单位编写施工设计组织方案,确保施工条件达到要求,并应提前送检测单位做配合比试验。运输车辆禁止在摊铺好的稳定层上掉头作业,只能直进直出。 2.稳定层的厚度及压实度控制。厚度控制以取芯检测和标高控制为主,挖孔测量为辅(在不能取芯检测的情况下使用路侧挖孔测量);压实度控制采用灌砂法检测。 3.不同材质稳定层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在施工现场摊铺时由检测单位取样试验,监理单位见证人员现场封样。此试验具有时效性,样品由施工单位人员与监理单位人员共同送至检测单位检测,从样品出厂至送达检测单位不得超过2小时。 (二)配合比 1.水泥及组成配合比的各种集料检测项目合格,依据标准GB175-2007水泥检测合格,其中包括3天抗压强度、3天抗折强度、凝结时间和安定性均合格。 2.稳定层的配合比试验由第三方检测单位出具,确定水泥掺量和粗集料的比例,同时明确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以及无侧限抗压强度。 3.施工单位根据天气、现场情况合理调整摊铺时间。 (三)成品保护 宜采用软水管喷洒养护方式,慎用洒水车上路养护,施工现场应封闭,禁止上车通行。 (四)标高、坡度和横坡度测量 1.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从路基开始控制标高、坡度和横坡度。 2.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组织路基分部验收,每20米设一个标高控制点。 3.路基弯沉试验时,必须由项目总监组织路基分部验收。 (五)验收评定 按《青岛市道路桥梁工程验收评价导则》进行验收评定。 (六)水泥稳定碎石 1.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碎石材料主要由粒料和灰浆体积组成。粒料为级配碎石,灰浆体积包括水和胶凝材料,胶凝材料由水泥和混合材料组成。 2.作用原理:水泥稳定碎石是以级配碎石作骨料,采用一定数量的胶凝材料和足够的灰浆体积填充骨料的空隙,按嵌挤原理摊铺压实。其压实度接近于密实度,强度主要靠碎石间的嵌挤锁结原理,同时有足够的灰浆体积来填充骨料的空隙。它的初期强度高,并且强度随龄期而增加很快结成板体,因而具有较高的强度,抗渗度和抗冻性较好。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用量一般为混合料≤6%,无侧限抗压强度≥4.0Mpa,较其他路基材料高。 二、沥青方面 (一)沥青原材料试验、配合比 1.沥青道路工程要求使用70号沥青。 2.沥青的四项主要试验:针入度、延度、软化点、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试验。 3.检测单位出具目标配合比,拌合站出具生产和验证配合比。 (二)拌制、摊铺温度控制 1.沥青拌合物拌制温度按国家行业标准要求控制。70号普通沥青出料温度控制在145-165℃,运输到现场温度常温下不低于140℃、低温下不低于155℃,摊铺温度常温下不低于135℃、低温下不低于150℃,改性沥青通常宜较普通沥青混合料温度提高10-2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使用振动压路机时不低于70℃,使用轮胎压路机时不低于80℃,开放交通的路表面温度不高于50℃。 2.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应根据气温、下卧层表面温度、摊铺层厚度与沥青混合料种类经试验确定。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宜在气温低于10℃条件下施工。当风力大于6级以上时,禁止铺筑普通沥青;当风力大于4级以上时,禁止铺筑改性沥青;雨、雪天气时,禁止铺筑沥青。 3.虚铺系数按1.2以上松铺系数进行控制,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实验段后在国家行业标准范围内适当调整松铺系数。 4.压路机型号:初压应采用轻型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震动装置的振动压路机;复压应采用重型的轮胎压路机(SMA级配沥青面除外),也可以采用振动压路机或钢筒式压路机;终压可选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 (三)设计方案 应力吸收层采用聚酯布、格栅使用时,应力吸收层必须使用格栅,铺设前喷洒乳化沥青(热沥青)封层粘结,铺设后用全胶轮压路机碾压一遍,防止摊铺机履带带起。 三、白改黑项目 1.每个混凝土板块做弯沉,相邻板块弯沉差值做好处理。 2.混凝土表面一定要凿毛,每平方米不少于5个点。 3.胀缝、缩缝清理干净后用热沥青灌满。 4.应力吸收层只能使用格栅。 5.粘结层宜采用热沥青、改性沥青封层,增加粘结性。
青岛市黄岛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2016年9月9日 |